【大河财立方记者陈诗昂】车站风雪夜,灾民逃荒股票配资期货,电影《焦裕禄》中让人揪心的一幕,也是写实的一幕。
兰考的车站,承载过离情别绪,见证过苦难,也亲历过振兴。
“念高中时,铁路上多数还是蒸汽机车。兰考站每天只有三四趟车停靠,主要往郑州、商丘、徐州等周边城市去。”卜刚记得,那时候到郑州只要8分钱,一趟4个小时。
2008年,卜刚从兰考火车站副站长任上退休。他生在兰考,长在兰考,工作在兰考。
对站台上往来的人,他有细致地观察。
20世纪90年代,兰考进入劳务输出时代,同一个车站,站台上虽然仍是车站风雪夜般,黑压压的人,但不再是电影中那般迫于生计背井离乡讨饭。
“大包小包,有的甚至带上锅碗瓢盆,恨不得把半个家都带上火车,但神情已然不同。”卜刚描述。
到了2019年春运,他发起成立“焦桐老年服务队”,重新回到兰考火车站,“站台上的兰考人又不一样了。现在(指2019年)兰考人出行,没了大包小包,一个旅行箱成了更多人的标配。”
在他的讲述中,兰考站迎来送往的旅客,身份悄然间从逃难的灾民,转变为务工潮下去往沿海的务工者,再到“西装革履”的旅人。
车站还是那座车站,站台上,旅客的表情、着装、行囊一直在变。
说起兰考车站和兰考的变化,张继征也有发言权。
1987年,他进入兰考火车站工作。后来,郑徐高铁开通,他又来到兰考南站,成为值班员。
他说,过去,因为贫困,兰考人会选择外出务工,“平常车站没什么人,可一到春运,火车都不够拉,我们都是用篷车代替客车来拉人。”张继征回忆说,每逢节假日,兰考火车站内都是人潮汹涌。
在他印象中,兰考通高铁后,不单单是假日才有大客流,每天来坐高铁的人络绎不绝。
2018年春运,记者采访张继征时,兰考南站日均发送旅客在1200~1500人次,最高约2500人次。
如今,最高发送旅客数量已经突破5300人次。
“现在满图跑有50多趟高铁,平常也接近50趟,比你6年前采访时多了10多趟车。”张继征说,尽管如此,每逢节假日,车还是不够用,“有客无票”。
车站和乘客的变化,是城市发展的缩影。
在张继征眼中,兰考,一个过去人人都想逃离的地方,如今正吸引着越来越多人回归。
“以前,我也想着不能让孩子们留在这个贫穷的地方,一定要让他们走出去,现在兰考政策好了,经济好了,还会继续发展,我就让他们全留兰考工作了。”2018年,张继征这样说。
在日兰高铁全线贯通,兰考将迎来第二条高铁前夕,当再聊起这些话题,他说:“这几年,孩子们在兰考的事业越来越好了,没有离开家乡的打算。”
对于日兰高铁的贯通,他用兴奋形容自己的心情。
“兰考南站将不再是徐兰高铁上的一个中间站,而是两条高铁交会的枢纽站。”张继征说,这不仅意味着车站开行车次的增多,也意味着兰考一朝成为河南对接山东的“桥头堡”,他相信兰考的明天更好。
如今,置身兰考南站站台上,南侧的连霍高速川流不息。向北望去,是繁荣的新城,一些全国性品牌的厂区,还能看到国家电投、兰考智慧岛等单位的招牌。这是兰考过去和未来继续发展的底气。
而如果顺着站台向西看,一条预留的轨道格外醒目,未来它又会向哪儿延伸?
“我见证过普铁时代兰考站的发展股票配资期货,也亲历过郑徐高铁开通、兰考南站开站,如今日兰高铁开通在即。将来,兰考南站会是啥样,兰考又会是啥样,想到这些,我就觉得更有盼头了。”张继征说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股票配资官方观点